網絡時代,人民有時可以體現為“網民”,群眾有時也可以體現為“微眾”。因此,重視網絡民意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成為新時期的新課題。
2014年,升級后的“問政四川”(http://wz.scdaily.cn/)平臺充分發(fā)揮“橋梁”作用,為四川各級黨政職能部門與廣大網民之間的良性互動提供了平臺。網友們表達呼聲、反映問題,黨政職能部門積極傾聽、解決問題。據統(tǒng)計,2014年全年“問政四川”收到網友留言3575條,其中有效留言2772條,最終得到四川省各級黨委政府、職能部門回復1140條。
問政回復率:成都網友問政最熱情 綿陽回復率最高
通過梳理發(fā)現,省內21個市(州)中,成都市網友參與問政的“熱情”最高,全年共有773條留言(以下數據均為有效留言),其次分別為瀘州市225條、綿陽市218條、樂山112條。而對于網絡問政較為“冷淡”的網友,為甘孜州、阿壩州和雅安市,留言數量分別為3條、11條和17條。
“問政四川”作為我省大型的網絡問政理政平臺,僅有網友的積極參與當然不夠,還需要黨政職能部門的積極回應,這才能形成良性互動的局面。這一年,“問政四川”平臺共收到1140條回復,其中,回復率排名前三的為綿陽市、樂山市、廣元市,其回復率分別為97.2%、87.5%、87%。
以下是四川省21市(州)問政具體數據:
問政熱點涵蓋多領域 城市管理成熱點
在問政渠道多元化的技術支撐下,“問政四川”平臺正成為一個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“代言”的問政平臺。城市管理、環(huán)保、教育、交通、醫(yī)療……這些大眾所關注的重點領域,也恰恰是網友們在“問政四川”的留言中提到的熱門話題。
“樂山師院成教班無故不發(fā)畢業(yè)證,也不退學費”、“孩子星期天吃飯難,餓肚子怎么學習?”教育方面,幼兒園入學難、教育亂收費等方面問題,是網友留言中提到的熱點。對于環(huán)保,空氣污染、噪音污染、廢水廢氣的排放,則是大家在生活中最為關心的問題。
從數據來看,涉及到城市管理方面的問題最“熱”:“成都:冬洪路惠王陵段亂停亂放真沒人管嗎?”、“火鍋店開進居民樓,公寓平臺變餐廳”、“德陽南公園西岸臟亂差,基礎設施該誰管?”“宜賓一路口光纜阻斷道路無人管”、“樂山最牛違建平羌苑橫行10年何時能拆?”、“瀘州江陽區(qū)書香家園擅自違建 不聽勸阻”……關于交通方面的問題,不管是公共出行,還是家門口的道路阻斷,這些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問題,都是2014年“問政四川”網友關注的熱點。“綿陽的一號橋為何還是斷頭橋?”“樂山:太陽島附近公交車少,群眾出行不便”等等。
此外,三農問題也是“問政四川”網友關注的熱點,其中涉及農村用水用電、村村通工程、養(yǎng)殖政策等。比起“上訪”帶給農村網友的壓力,“問政四川”這一網絡平臺讓投訴建議變得更加親民,頻繁的網絡問政彰顯了農村網友的參政能力。
多市州問政理政制度化 漸成執(zhí)政手段
2014年,“問政四川”平臺出現許多“新聞發(fā)言人”——這是多地黨政職能部門為了更及時、更好地處理網絡問政,建立起的回復辦理機制,以第一時間回應網上民聲。
在綿陽市的218條留言中,我們可以看到每條回復中都有“綿陽市新聞發(fā)言人”的身影;在成都市的773條留言中,@成都服務、@金堂服務、@高新服務等等
政務微博,都在與網友及時互動,積極處理網民訴求。
由此可見,
網絡問政已經成為了切實可行的執(zhí)政手段。
專業(yè)性逐漸提高 問政的全局意識正在崛起
2014年,在“問政四川”平臺上,各市州的問政素養(yǎng)變得越來越專業(yè)。從最初以“轉達到相關部門處理”的簡單處理方式,變成了包括了“重視、核實、調查、處理、發(fā)布、警示”在內的一套理政問政的成熟模式。21個市州中,樂山市表現尤為突出,去年的每一條問政回復,都是經過調查核實后,再研究部署解決方法,其工作態(tài)度和工作方法獲得了網友們的“點贊”。
不僅如此,黨政職能部門還逐漸形成問政理政的全局意識,即跳出了狹隘的部門利益,站在全局高度考量,在解決網友的問題形成了一種部門聯動的機制。比如在網友提出的問題并不屬本部門管轄時,各個部門一改往日 “推諉扯皮”的態(tài)度,既耐心給網友解釋原因,指明投訴路徑,又通過內部途徑向其他部門傳遞信息,切實解決網友問題。
簡單化回復仍存在 影響決策尚不明顯
網絡主題回到現實社會以公民或黨政部門的身份,按設想的目標作用于現實,這是
網絡問政的根本目的。而這種目標實現又關涉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,即微觀上要解決網友反映的問題,宏觀上要將網友問題意見做綜合分析,并適時吸納進決策和制度的制定中。
對于前者,2014年全省各個黨政職能部門在問政的素養(yǎng)上著實有提高,但從整體上看依然存在部分問題的簡單化、形式化。2014年有不少回復的內容依然為“所反映內容已經傳達給相關部門”,回復之后究竟“相關部門”有沒有真正著手解決問題?亦或是已經和網友“點對點”私下解決后,還沒來得及進行公開回復?類似情況中,相關的后續(xù)進展,以及最后的處理意見、處理成效并未得到及時、完整的呈現。不僅如此,“不回復”“拖延回復”的狀況依然在部分市州顯得很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