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成為政府數據融合應用的重要窗口。目前已經匯集全國所有政府公開數據,以驅動政府數據與企業(yè)數據融合,支撐大數據政用、商用、民用,帶動“雙創(chuàng)”。
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《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》中提出,深入推進國家大數據戰(zhàn)略,加快大數據等的應用,以新技術新業(yè)態(tài)新模式,推動傳統(tǒng)產業(yè)生產、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。我國已是“數據大國”,但是急遽增長的數據資源散布在政府、企業(yè)等信息孤島中,潛在價值未能得到充分釋放,因而,交易驅動數據要素流通變現,助力“數據強國”建設,也就顯得尤為必要。
作為全國首家大數據交易所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成立一年余來成績斐然。目前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已經匯集完畢全國所有政府的公開數據,通過這些數據的互聯互通,能夠進一步促進數據融合,支撐大數據政用、商用、民用,帶動大數據領域“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、萬眾創(chuàng)新”,促進大數據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
早在2016年5月9日,李克強總理就指出,“目前我國信息數據資源80%以上掌握在各級政府部門手里,‘深藏閨中’是極大浪費”,在“數博會”上形象比喻大數據為21世紀“鉆石礦”,強調政府數據融合共享,促進“互聯網+”政務,實現“人在干、數在轉,云在算”。
政府數據匯聚重要窗口
在李克強總理呼吁激活政府數據之前,只有北京市政務數據資源網等少數政府數據開放平臺。自去年以來,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、貴州省政府數據開放平臺等政府數據開放平臺陸續(xù)上線。自2015年4月14日正式掛牌運營以來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動態(tài)鏈入全國所有政府公開數據,推動政府數據在政務體系內外有序流動。
2016年7月,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(fā)《國家信息化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綱要》,提出在2018年以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(tǒng)一開放門戶,推進政府和公共服務部門數據資源統(tǒng)一匯集和集中向社會開放,實現面向社會的政府數據資源一站式開放服務。
在此前后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作為政府數據融合的重要窗口,服務政府大數據治理等創(chuàng)新應用,得到了國家及省市領導密切關注。2015年5月8日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得到李克強總理的批示。國務院副總理馬凱、財政部副部長劉昆等400多位國家及省市領導前來調研。
馬凱副總理在參觀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時,開通了“China_Guiyang”的政府數據公開賬號;隨后,時任寧夏自治區(qū)主席劉慧在開通了“China_Ningxia”政府數據公開賬號。此后,數十家地方政府領導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開通政府數據公開賬號,支持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發(fā)展。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執(zhí)行總裁王叁壽表示,大數據的價值,一定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超過土地的價值。
推動政企數據融合創(chuàng)新
與此同時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接入了200多家優(yōu)質數據源,發(fā)展中信銀行、天弘基金、海爾、泰康人壽等500多家企業(yè)成為交易會員,交易驅動政府數據與企業(yè)數據融合,以支撐大數據政用、商用、民用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貴州省大數據領導小組副組長謝曉堯,日前在參加“兩會”時就建議:建立數據開放立法推進委員會,盡快啟動數據開放立法;運用PPP模式,以企業(yè)為建設和運營主體,將政府、社會的數據匯聚和管理,建立城市開放數據的統(tǒng)一管理平臺,支撐數據應用。
在實踐當中,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多種方式齊頭并進,動態(tài)匯集海量數據,涵蓋了政府、電商、社交等30大領域,自我定位于大數據“自來水”供應商,支持大數據公司、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二次開發(fā),創(chuàng)造“蘇打水”等大數據“產品”,讓數據在碰撞融合中,充分釋放其價值。